“爹,要是您還在,今天這酥餅?zāi)隙◥鄢?!”在長葛市增福鎮(zhèn)張劉寨社區(qū),劉改知輕撫著家中桌上的點心罐子,眼中淚光閃爍。往日里,她總是親手將酥餅遞到繼父李清水手中,看著老人滿足的笑容,心中幸福滿溢。2024年1月,105歲的李清水永遠(yuǎn)地離開了,但他與劉改知之間跨越血緣的父女深情,以及劉改知數(shù)十年如一日的孝心,依舊鮮活在鄉(xiāng)鄰們的口中。
1964年,劉改知7歲時親生父親驟然離世,家庭的重?fù)?dān)都壓在了母親的肩頭上。兩年后,李清水走進(jìn)了她們的生活。在那個艱苦的歲月,生活物資極度匱乏,掙工分是維持家庭生計的關(guān)鍵。李清水靠著喂牲口掙來的微薄工分,咬牙堅持讓劉改知讀完了中學(xué)。這份恩情,在劉改知心中種下了感恩的種子。
待劉改知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(jì),23歲那年,她毅然決定招婿進(jìn)門。彼時,大姐和二姐都找到了合適的人,即將遠(yuǎn)嫁他鄉(xiāng)。劉改知明白,家中的母親和繼父需要有人照顧,她毫不猶豫地站出來,決定留守家中。“我要留下來,沒有俺爹,我上不到初中畢業(yè),這就當(dāng)是報恩了。”簡單質(zhì)樸的話語,滿含著她對繼父的感激。
婚后,劉改知與丈夫共同挑起照顧老人的重?fù)?dān)。然而,生活的考驗從未停止。1990年,母親的病逝給家庭帶來了沉重打擊。李清水的弟弟想把他接回新鄭老家照料。那一天,李清水的眾多親人齊聚家中,苦苦勸說他回老家安享晚年。但李清水卻堅定地指著角落里的劉改知,斬釘截鐵地說:“我哪兒也不去,就住這兒,她能把我照顧好。”那一刻,劉改知心中百感交集,她當(dāng)即向李清水的家人許下承諾,一定會把老人照顧好。
四十余載,劉改知用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諾言,把孝心化入生活點滴。不得不說,論照顧老人,劉改知“很有一套”,老人的喜好和生活習(xí)慣早已被她“拿捏到位”。劉改知知道繼父牙口不好,就把饅頭撕成小塊泡在湯里,換著法兒地給老人做搟面條、面葉、疙瘩湯;記得老人愛吃酥餅,家里常年備著點心罐;為防哮喘復(fù)發(fā),每天定時提醒老人服藥。在劉改知的精心照料下,李清水雖年事已高,卻依舊能在院子里獨自活動,頭腦也十分清醒。
劉改知的大姐和二姐多次想把老人接過去照顧,可老人卻固執(zhí)地不愿離開。有一次,劉改知高燒不退,連續(xù)幾天都要外出輸液,實在無法分身,只好哄著老人去她大姐家住幾天??蓛H僅過了4天,老人就嚷嚷著要回家,甚至說:“我不讓恁伺候我,我走路也得回去!”大姐家離劉改知家有一二十公里,劉改知擔(dān)心老人,只能趕忙把他接回來。提及此事,劉改知既無奈又好笑:“他嫌別人伺候不好,其實俺姐可會照顧人了。家有一老,如有一寶。我們相處了幾十年,其實他就像個老小孩兒一樣,好哄得很?!崩钋逅缫蚜?xí)慣了劉改知的照顧,這份依賴,源自劉改知數(shù)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。
劉改知的善行影響著下一代。她的兒子深知家庭的不易,憑借自身努力成為一名人民教師。一有時間,兒子就會帶著孩子回家探望。有時劉改知要給李清水端飯,孫子總會搶著幫忙:“我來端,你歇歇吧?!边@讓劉改知倍感欣慰。
如今,李清水雖已離去,但父女間這份沒有血緣的相伴守護,讓我們看到了孝心的真實模樣。
編輯:毛志剛 劉靖雯 校對:樊迎喜
責(zé)編:王輝 終審:黃雙燕